加固3D列印零件的若干種方式
有些3D列印工作對強度有要求。筆者嘗試過若干加固手段,保障零件摔不爛,能按需求承受壓力。經過試驗發現,在解決強度問題上,昂貴的商業級3D印表機和實惠的桌面級印表機沒有太大差別。要做的都是花時間思考和調整配置。
本文羅列了一些解決手段,主要針對FDM(熔融沉積成型)桌面級3D印表機。第1和2章節的操作能立馬學會,第3和4章節則需要做好準備和策劃工作。
【1.0模型的幾何形狀】
移動、加厚,從而增加強度
1.1加厚模型
顯而易見,薄片通常就是零件的薄弱環節。不僅如此,FDM印表機在列印薄片時也容易出現各種問題(例如,分層、翹邊、打印頭碰撞)。看看是否能加厚這些環節。雖然不是所有的薄片都允許加厚,但是總有幾個是可以加點材料的。
1.2放大
這個方法也很容易想到,但是放大就如同整體加厚。操作請慎重,因為可能造成零件無法匹配,影響功能實現。
為薄弱環節的底座嵌邊
1.3用圓角/斜面平滑過渡
列印過程中,打印頭可能會碰撞到薄片,造成錯層,薄片就更加搖搖欲墜了。採用圓角、斜面或者二者混合,加入到薄弱環節,以保障結實的底座。
【2.0檢查列印配置】
2.1列印方向
只有模型直立,才能列印成功?列印成品最結實的是X和Y軸,而Z軸的強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層屬性。有時候,最佳列印角度是呈傾角放置,因為這可以避免層垂直於負載點或面。
2.2層高
層厚較小時,塑膠會被壓扁,X / Y平面的面積增大。下一層材料不是直接貼在上一層的表面,而是高度附著。高度附著意味著更高的層間粘合度,面對Z軸的拉伸符合,零件不易破損。舉例來說,列印同一模型,相比300微米的層厚,100微米的精度具有更強的層間粘合。
2.3填充率和類型
這也是顯而易見的,但有時不會第一時間想到。改變填充百分比、填充物類型,有時候改變角度都可有助於加強3D列印的零件。我們知道填充率超過60-70%是沒有意義的,然而我遇到過一個項目,必須100%填充率列印,因為75%的強度不夠。有一點要注意的是,高於75%的填充率很可能會影響列印件外表面。
2.4周長/殼或殼厚度
提起填充率,就會想起另一個加固方式,那就是增加殼的數量,或分層設置的周長。我們試驗發現,一般來說2或3層殼足矣,但如果某些應用場景負載較高,或者極端局部化,可能需要4層殼。
2.5材料
約有95%的場景下,我們喜歡用ABS材料。而實際桌面3D印表機有多種材料可選,擁有各不相同的強度屬性。ABS是一種強度高、韌性好的塑膠,PLA則更堅硬。有時柔韌的材料更能抗擊衝撞,但是若有幾何硬度要求,那就得PLA上場了。記住, PLA材料很堅硬,相對而言也就比較脆。如需增加耐用性,可用尼龍材料列印。對FDM(熔融沉積成型)印表機而言,Taulman618是相當不錯的尼龍細絲,儘管通常需要一些額外的機器配置。
【3.0後期處理】
3.1環氧樹脂和聚酯樹脂
有時候我們看到的列印件表面效果,是穿了樹脂“馬甲”的塑膠列印件。對幾何結構精度有極高要求,必須呈現尖銳的邊緣,那麼這種處理方式並不適用。有許多不同類型的環氧樹脂或聚酯樹脂,具有不同的材料特性和固化性能。還有各種粘度可選。不要使用環氧樹脂膠。效果不好,會形成凹凸紋理。
我們用的是透明聚酯鑄造樹脂,因為很薄,所以在凝固前能塗遍整個複雜的零件。混合後約5分鐘樹脂開始凝固,約需24小時才能乾燥。為了加固強度,也可以在樹脂混合液中參入玻璃纖維屑,但這可能會影響表面光潔度。下圖顯示了處理前後的差異。
使用聚酯樹脂前
使用聚酯樹脂後
我們對穿上樹脂“馬甲”的模型進行了衝擊測試。二個完全相同的模型,出自相同的印表機,採用相同的配置和列印材料。唯一的區別是一個塗抹了樹脂,另一個“全裸”。穿馬甲的沒有破損;未經處理的零件摔壞了五六處。以後,我們會繼續採用這種技術加固零件。
3.2碳纖維/玻璃纖維層壓
有些零件適合採用碳/玻璃纖維層壓。這種方式不適於複雜模型,因為零件表面完全被纖維網包裹。它特別適合無孔或無間隙的模型。一旦零件被纖維網包裹,環氧樹脂或聚酯樹脂塗抹於網格,加固到位。謹記,此方法會加厚零件。
3.3熱處理
該方法還沒經過測試,但是我們讀過相關報導。據說將零件置於烤箱,或用熱風槍/噴燈重新融化塑膠表面,強化層間粘結。聽起來挺危險的,列印好的零件可能會完全融化,或者使某些部位發生扭曲/變形。如果你打算試試,建議先在較低溫度下操作(如果使用熱風槍,那麼先離原點,再逐漸靠近)。
【4.0鑄模】
4.1石膏鑄件
ABS或PLA材料列印的模型可用於鑄模,可以進行熔模(失蠟)鑄造。具體操作如下,列印後,用熟石膏鑄件。然後,在230℃以上的爐子裡加熱石膏模型,以移除塑膠模型。接著向模腔中注入熔融金屬或塑膠,待其沉澱。最後,用錘子敲破模具,沖洗掉過量的石膏。別忘記,嘗試用這種方法時,零件會略微縮小,所以你需要把模型放大2-3%。
設計,填充->加熱、旋轉->冷卻、打開
4.2滾塑加工
另一選擇是用石膏或矽氧烷模具,進行旋轉塑模。滾塑加工的好處是在冷卻後整體上形成單晶體結構。
向模型腔內注入熔化的塑膠/金屬,合模並在2軸連續旋轉,形成中空。有許多小型/臺式的滾塑機,或者你可以自製一台。常見的桌面滾塑機有一個中心水準旋轉的X軸,固定於Y或Z軸旋轉的機身上。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