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】三十五歲男子,因車禍外傷造成左眼眶骨骨折,有複視及眼球內陷的問題,台北榮總使用3D列印,先做出眼眶骨實體模型,再製作合適鈦金屬骨板,取代眼眶底碎裂骨頭,成功幫助患者眼球,回歸原位。 台北榮總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吳政憲表示,3D列印正夯,是當代醫療科技一大利器。他說,男子因車禍造成左眼眶骨骨折,眼球凹陷,出現複視,看東西會有兩個影子。北榮以電腦輔助進行虛擬手術設計,將男子對側健康眼眶解剖結構鏡像,複製至患側、並進行微調,再經由光學式導航器,於「術中導航」,將骨塊復位至計畫位置,以3D立體骨板固定。患者術後恢復良好,眼球回歸原位、視力也恢復正常。 另一名六十歲男性上顎唾液腺癌患者,也在光學導航器引導下,於術中精準切除病灶,並影像標定手術邊界,再將相關資訊傳輸至病理醫師及放射腫瘤治療醫師,提供更精確腫瘤資訊,術後病患狀況良好,無復發轉移現象。 吳政憲說,口腔顎顏面區解剖構造複雜,富有精細神經血管組織,任何手術改變皆可能影響病患外觀及功能,因此,手術的「精準度」顯得格外重要。 傳統手術依賴醫師對解剖位置熟悉度,醫師只能憑藉臨床經驗,靠目測與想像來修補碎裂的骨頭,因此會有「對不準」風險,一旦位置有了差,就會影響患者修補後外觀。 他強調,3D列印加上術中導航,可達到「客製化」目的,無論是腫瘤切除手術,顎顏面骨折重建、人工植牙或手術矯正顏面發育異常,均能忠實地反映手術計畫,是手術成功及減少併發症的關鍵。 吳政憲表示,北榮口腔顎面外科將電腦輔助科技應用到手術中,3D列印印出樹脂材質實體模型,約需一星期,患者需視列印區域大小,自費一到兩萬元之間。目前國外已發展出直接以3D列印出所需器官或醫療材料,一旦國內法令開放,如眼眶骨修補支架、顏面骨等,未來都能列印出來,但費用較高。 |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