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傳統成型工藝相比,3D打印有速度快、造價低等優勢,使得這一技術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起,開始被廣泛應用於工業設計、建築、汽車、航空航天、醫療等領域。
前景評估:
從全球來看,目前3D打印在技術提升和材料開發方面,已不斷取得新的突破。到2015年末,國內3D打印技術市場規模可達近百億元,但目前國內的產業整合度仍然不高,在自主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方面,還處於無序狀態。
3月11日,九龍坡區石橋鋪佰騰數碼廣場長日商貿,工作人員正在展示用3D打印機打印出的成品。特約攝影馬多
首吃“螃蟹”
2013年5月,朱小龍和朋友合夥經營的凡響時空3D印象館(以下簡稱“凡響”)開張了。
這是我市目前唯一的一家商用3D打印館。在打印館裡,主要的生產設備,是一台3D掃描儀和3D打印機。
“這套設備總價值近100萬元,屬於工業級別,如果打印人像,表情、衣褲摺痕,都能看得一清二楚,比照片更加真實。”朱小龍對記者說,自己之所以敢下“血本”,是因為對3D打印的市場前景很有信心。
“到2015年末,包括設備、加工和服務,國內3D打印技術市場規模可達近百億元,成為全球最大的3D打印市場。”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秘書長羅軍認為,未來幾年,國內3D打印技術市場規模將以每年一倍以上的速度增長。
羅軍錶示,3D打印技術擅長解決個性化、複雜化、高難度的生產,而傳統製造業則擅長批量化和規模化生產,彼此之間正好互補。
重慶市光學機械研究所所長朱飛舉了一個例子,設計一台摩托車,要使圖紙成為樣品,要么人工敲制,要么開模具,無論哪種方式,製作成本都非常高。
然而,如果用3D打印機打印一台樣品,成本就能從幾萬元降到幾百元。
“而且,傳統的開模需耗費一周到數月不等,3D打印只需要幾小時的工夫。”朱飛表示,3D打印除了能降低成本,效率也能提高。
“三高一低”的困境
“但市場反應並沒有預期好。”朱小龍說,開業至今,他沒有賺到錢,還面臨“三高一低”的市場困境。
除了近百萬元的設備成本,高昂的房租讓朱小龍不得不從觀音橋商圈撤離到北環,店鋪規模也有所縮小。此外,人員開支也不是小數,每個月大約需支付3萬多元。
據記者了解,操作3D打印機的員工,必須是會使用犀牛、3DMAX、MAYA等建模軟件的專業人才,大多畢業於工業設計、產品設計等專業,人力成本高是這一行業的一大特點。
此外,3D打印的材料成本非常昂貴。朱小龍必須從北京代理商手上採購進口的打印材料。市內一位進口3D打印機代理商告訴記者,工業級材料,價格一般為桌面級(3D打印機的入門級別)的10倍,大約在2元/克。以人像打印為例,12厘米高的人像,大約需耗材60克,打印材料的最低成本也要120元。
經營成本如此之高,定價自然也高。朱小龍介紹,如果要打印一個12厘米的全彩人像,收費是1200多元。
高價位直接導致看客比買家還多,訂單少,資金回籠慢。
此外,朱小龍還面臨市民對3D打印認知度低的尷尬。
我市將建3D打印展示中心
“實際上,3D打印技術在歐美已有幾十年的歷史。2002年進入中國,經過行業內幾年的洗牌和推廣之後,在玩具製造、醫療器械、工業設計、電子產品製造等行業已有應用。”朱小龍坦言,但3D打印進入重慶時間較晚,在推廣中仍發現大家對這項技術了解甚少。
朱小龍說,自己現在已經利用微博、淘寶、微信等渠道做宣傳,此外還參加各種展銷會,並拓寬思路,和房地產企業、影樓合作,為他們提供禮品製作服務,不斷打開銷售渠道。
渝中區科委副主任喬偉介紹,政府方面也在扶持培育3D打印市場。
2013年,在科技部公佈的《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(863計劃)以及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製造領域2014年度備選項目徵集指南》中,3D打印產業首次入選。
藉此國家規劃,渝中區科委與企業聯手,將在渝中區打造一個3D打印機展示中心,屆時將引進各式各樣的3D打印機,供市民參觀和體驗,讓更多市民了解這一新興事物。
喬偉認為,國內3D打印除了需要成熟的市場平台,還需要完善的供應商和服務商體系。也就是說,從上游的設計、材料的開發和下游的製造、營銷的推廣,需要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。
而目前,國內3D打印企業的產業整合度較低,主導的技術標準、開發平台尚未確立,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還處於無序狀態。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