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創意/3D列印革命 要靠內容點火

【經濟日報╱文/謝榮雅】
2013.07.08 02:13 am

 

最近3D列印成為產業界的當紅炸子雞,相關的自造者(maker)運動議題也遍地開花。3D列印技術的成熟發展,某種程度上的確解放了製造業向來勞力密集與資本密集的限制,讓創意能夠快速被實現並且量化,也間接促進了「全民設計」的新風潮。不過,目前大多數媒體報導還是太過高估它所帶來的影響,亦尚未完整揭露藏在這股趨勢背後的關鍵參數。

以書寫為例,文字作品需要靠出版才能讓大家看到,有了網路之後,載體的管道取得相對容易,在作品開始大量氾濫的情況下,能否被看到、被喜歡或者被轉載,就必須重新回到寫作功力本身來考量。

同理可證,即便3D列印的廣泛使用降低了製造門檻,讓全民得以站在齊頭的起跑點來競爭。然而,當製造不再是由資本集中的企業所壟斷,作品成敗的關鍵就重新回到內容與品質。因此,我認為3D列印降低了製造門檻之後雖然會引發一股自造熱潮,

卻也將加速市場篩選淘汰的速度與頻率。

再換個角度來說,3D列印雖然可以小量生產,但也有它的侷限存在。首先,它不適合用來製造需要快速大量生產的商品、講求特殊強度、結構機構或光學要求的產品,以及必須使用複合材料的產品等等。此外,比起一般工廠製程,3D列印的速度還是慢得太多,單位時間的產值略低,也比較不容易以單項產品形成市場規模。

當然,不可否認地,3D列印的客製化和少量多樣性,是相當有利的特色,尤其在醫學領域上更是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性,因為每個人的生理機能與需求都不同,它可以針對顧客的必要需求客製化的生產,例如假牙、義肢、人工骨骼等等。除了彌補原本的生理缺陷之外,甚至還可以加以藝術化、美化,創造出結構可靠、外觀漂亮的義肢,讓原本的生理「需要」,進一步提升到美學層次的「想要」。

其次,3D列印與傳統量產並非壁壘分明的鴻溝,若能相輔相成將能促成更高的產值提升,因為3D列印彌補了傳統製造業中的不足,在大量製造的情況下,提供了局部或配件客製化與個性化的可能性,讓「產業文創化」更形精緻;甚至反過來先用3D列印開發模具後再大量製造,都是結合兩者優勢所創造出的混合型商業模式。

而當個體戶製造商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時代來臨,在缺乏品牌優勢的基礎之下,小量客製化的3D列印,需要能見度高的平台才能被看見、進行募資或者獲得被上架選購的機會,因此像kickstarter、Quirky等都提供了讓這類微型創業者夢想成真的可能性。透過這些網路平台進行集資、展示或銷售,讓3D列印製造與電子商務充分結合,才能突破物理時間跟空間的限制,真正滿足消費者的多方需求。

這波3D列印所帶來的革命性熱潮,只是一個起點,在爆紅後能否持續?能否在內容創新上有所突破?能否形塑一個全面性系統化的商業模式?將是讓潮流成功發展為未來產業的關鍵。3D列印的概念其實早在多年前就已經成形,只是這技術因專利年限已屆和製造成本降低而更為普及,而下一波加入時間維度的4D列印也正蓄勢待發,見證科技的演進如何造成產業革命,值得期待!

(作者是奇想創造執行長)

 

全文網址: 文化創意/3D列印革命 要靠內容點火 | 訊息藝開罐 | 閱讀藝文 | 聯合新聞網 http://udn.com/NEWS/READING/REA8/8013074.shtml#ixzz2YR7lb400
Power By udn.com